广西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湖南新闻

“湘江绿色卫士”志愿者走进蓝山探访湘江源头

发布时间:2016-05-14 04:32:07

湖南日报记者于振宇 通讯员 杨雄春

悠悠湘江水,发轫永州蓝山紫良瑶族乡,途经8市,蜿蜒曲折,一路北去,汇入洞庭,奔向长江。这条湖南人的“母亲河”养育了沿岸4000多万人口,也承载了太多的污染之痛。

为给子孙留下一江清水,2013年9月,湘江保护与治理被确定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如今,三年已过。湘江水质是否有所改善?5月10日,带着这个问题,湖南日报记者跟随“湘江绿色卫士”志愿者一行溯源而上,探访湘江源头,从“源头”起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

【现状】

水富含矿质可直接饮用,志愿者每周都会上山监测

源头不治,湘江难治;源头不清,湘江难清。从源头上保一江清水,是湘江保护的关键一环。

驱车进入湘江源头,连绵的原始森林映入眼帘,云雾飘渺,溪水潺潺。茂密的竹林在微风中摇曳,发出沙沙声响。下车深呼吸,顿觉心旷神怡。这里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极高,有“天然氧吧”之称,万亩斑竹林、10万亩杜鹃花海孕育着湘江之源。

“仪器显示,湘江源水含溶解氧量8.69毫克/升,超过了国家一类水质标准。”在湘江源头核心保护区板塘水库,蓝山县环保志愿者唐唐现场对水抽样检测。他告诉记者,2013年来,湘江源头水溶解氧年平均值始终保持在8.01至8.65之间,PH值保持在7.14至7.32之间,化学需氧量为10L,一直保持国家一类水质,可直接饮用。

记者随同“绿色卫士”一行步行多里至水库上游的瀑布,被这儿的美景吸引。沿途一米多深的河里,河底的石子和树叶清晰可见,大家都忍不住喝了一口。因富含矿物质,水显得清爽甘甜。水库旁边的村民都是直接饮用从山上接下来的山泉水。唐唐介绍说,蓝山环保协会成立3年,专门成立了10人组负责环保护源,每周都会来瀑布这两次,提取水样检测、处理游客垃圾等。

【嬗变】

“砍竹为生”变“赏竹发家”,把湘江源打造成湖南的“香格里拉”

“我是林农,以前是靠山吃山,砍树卖钱。现在都不准砍了,我平常是巡巡山守守水库,有些收入,再养养牛羊。”记者来到湘江源头板塘水库的竹林村,60多岁的李业贵老人说。2013年,湘江源头被国家认定在蓝山后,吸引了不少游客。他趁机开办了一家农家乐,并兼职板塘水库管护员。记者在他家看到,家里电器一应俱全,电力取代了柴火。

而在过去,“靠山吃山”,竹木便是山区百姓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瑶胞过着“砍竹为生”的日子。每到饭点,家家户户烧柴做饭,静谧的村庄炊烟袅袅。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让林农由过去“砍竹为生”变为“赏竹发家”,是永州市为做好湘江源头保护工作采取的措施之一。

源头保护,生态优先。为护一江清水,2010年以来,蓝山县为治理和保护湘江源头生态共投入15.7亿元,今年4月份又投入8.9亿元进行环境综合治理。严格落实环评审批制度,凡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一律不予受理。全县共搬迁或关停畜禽养殖场73家、中小企业25家,依法制止和强制取缔小炼油、小造纸等非法企业190余家。

“‘五一’期间,湘江源头的游客爆满,每天游客近千人。”蓝山县县长秦志军表示,蓝山县正在发展湘江源生态旅游品牌,打造湖南的“香格里拉”。目前,蓝山国家森林公园已正式更名为“湖南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湘江源水利风景区”已被列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背后】

“兄弟哨”坚守20余年保护湘江源

山峰挺拔、水清如镜、风景如画。位于蓝山县紫良瑶族乡和荆竹林场交界处的蓝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湖南母亲河湘江源头的重要发源地,是娃娃鱼、斑竹、狝猴、野牛等珍稀动植物的栖身之所。

在海拔1300多米处,静静伫立着一座民兵哨所,哥哥高海波带着弟弟高运波坚守哨位近20余年,从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1993年,17岁的高海波便跟随父母进入林场,成为了一名护林民兵。1995年弟弟高运波也加入了护林民兵队伍。主要负责在湘江源开展护林防火、保护珍惜野生动植物、修复山区人行通道,制止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捕乱猎等。

兄弟两个每天早上出门巡山带好饼干、方便面作干粮,在山上一呆就是一整天。渴了就掬一捧溪涧清泉,饿了就摘几颗山中野果。

2011年,2名盗木客进入湘江源偷伐木材。当时正在巡山的兄弟二人听见丛林深入传来“嗡嗡”声,循着声音一路探寻,对正在偷偷伐木2个盗木客大喝一声“住手”,将正在锯木的盗贼吓得扔下工具四处逃窜。身手敏捷的兄弟二人联手猛追了10多里山路,从此再没有盗木客上山光顾。

2013年,蓝山县被确定为湘江源头后,“兄弟哨”隔三差五就有接待省内外旅游考察团的任务,包括景区线路导航、景点内容介绍、登山安全顾问等,每天行程长达10余公里。二人还定期修整湘江源景区山道上的杂草和树枝,捡拾清理塑料袋、饮料瓶等废弃物。

问及兄弟俩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是什么信念让他们留了下来?高海波憨实地笑笑,“这么多年下来早已习惯了山里的生活,渐渐对湘江源产生了感情,有时回到城里探望妻儿,反而住得不自在。”

  • 上一篇:【湖湘名匠】荒山变“金山” “土专家”刘克斌种果树有绝招
  • 下一篇:105岁奶奶从北京来长沙 只为探望看守所里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