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车灌坝:川西坝子大糖坊

发布时间:2016-05-14 08:24:05

车灌坝:川西坝子大糖坊

糖坊图陈仲祥绘

地名龙门阵新津篇(5)

在新津,无人不知道车灌坝这处地名。

新津县城对面的南岸,有很大一片狭长的河坝,眼看南河水从脚下白白地流过,要用水却必须架起龙骨水车来抽,所以老地名叫车灌坝。

1970年代以前,这里是新津县最大的甘蔗产地,也是川西坝子有名的大糖坊,所出产的车灌坝黄糖(红糖)是四川省的名牌。用它做的汤圆心子,煮好后用筷子一挟,酽酽的糖心不流(而别的黄糖做的糖心,会流得像清水)。

炎炎盛夏,车灌坝的甘蔗林变成了一望无际的青纱帐,长势蓬蓬勃勃,郁郁葱葱,映着悠悠流淌的南河水,还有含黛的远山、河上咿咿呀呀摆渡的木船,那简直就是一幅水墨丹青了。又高又密的甘蔗林就像迷宫,人一走进去,低头不见路,抬头不见天,只有乡间小路在其间盘绕。

以前,车灌坝大大小小总共有陈、吴、刘、李、辛、毛、张、谭等10多家糖坊。蔗农选择哪家糖坊,主要是从出糖率和火耗的多少来考虑的,蔗农信任哪家,就在哪家熬糖。糖坊主人叫正班,要熬糖的蔗农叫客班。正班会含蓄地问蔗农:你今年在哪里熬糖?他一面招揽工匠,一面破费办一次九碗,邀请那些已经承诺过的客班赴宴。一旦吃了九碗,拈了纸疙瘩(抓了阉),顺序就排好了,就只等挨轮子“开稿”了。

要开稿,提前3天就要割去甘蔗叶子,须使用专门的剥叶刀。此刀2尺4寸长,寸把宽,刀尖有钩,形如鹰嘴。用剥叶刀剥叶,据说产糖率不如手工剥叶高,人们于是宁愿改用手工。尽管人手皆被硬而有毛的甘蔗叶子割破,并且包壳里冰凉的积水就顺着手臂流到身上。负责砍甘蔗的刀班对付削了颠子还立在地里的甘蔗,不是砍,而是挖。刀班人人手持一把4尺长的短柄锄头,对准甘蔗老兜,一锄下去,连根带泥就是一根。“全副武装”的刀班每个人都有3种工具——身背一个杩杈,杩杈上叉了一把短柄挖锄,腰上还别了一把弯刀,模样十分神气。

糖坊工人的工钱是以糖来计算的。当时,以产糖500斤为一个糖,一个糖坊每天一般只能产3个多糖,能产4个糖就相当高了,当然,这跟天气好坏有关。

车灌坝每家的糖坊外,都会搭起一座极显眼的、类似于马戏团演出的椭圆棚子,它以木料为柱,以篾簟为顶,直径有30多米。这个棚子用以防雨雪,遮盖的是榨甘蔗水的稿盘。

稿盘其实就是以牛为动力的土榨糖机。它有两个直径1米多高竖立的石磙,被固定在一上一下的天盘和地盘里。将3条牛枷上一吆喝,牛一走动,就带动公磙子,公磙子即同时通过牙头带动母磙子。公、母磙子相向旋转产生向心合力,匠人往里面塞的甘蔗,可以轻易地被旋进石磙。“车灌坝”,应该是因石磙车榨糖而得名。

榨甘蔗水首先是破筒子。过稿匠把甘蔗一抱一抱地塞进石磙,只听蔗秆发出一片“噗噗噗噗”之声,蔗秆很快就被挤压过去了,这要连续挤压3次。如果甘蔗水没有被彻底挤干,行话叫没有“收汗”,那么,过稿匠就说不起话(抬不起头)。

在糖坊里干活,称为“五牛奔尸”,是光脚板穿草鞋,在牛屎里面踩,活路恼火(劳累辛苦)。

车灌坝上的一家家糖坊一旦开稿,那就不分昼夜了,一根根高耸的烟囱从早到晚冒着青烟,担甘蔗的刀班来来去去,空气里弥漫着醉人的糖香。熬糖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寒冷的冬夜,糖坊里却很热闹,灯火通明,热气氤氲,欢乐暖和。男人们挡不住糖坊的诱惑,纷纷赶来聚会,或吹牛,或烤火,或吃甘蔗。小孩子跑去,或追打疯玩,或逮猫儿(捉迷藏),或偷偷抠点糖吃。但是恰恰没有女人的身影,糖坊的规矩是女人不能去,认为女人身上不干净,怕万一出了事故,无法交代。

熬糖往往都要拖到新年的正月间才能结束。周明生/文

  • 上一篇:“茶博士”眼中的成都老夫子 有人比拟武松“七碗不下桌”
  • 下一篇:63年前护士证书长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