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5月25日讯 据白银晚报报道 (记者 焦睿) 老年人是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防范意识较弱,维权能力较低。于是,老年人就成了一些不法商家忽悠、欺骗的对象。因此,这给老年人的心理、身体和经济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近日,为保护老年人的消费权益,白银市消费者协会特别提出应防范以下10个消费陷阱。
1.有病不可乱投医
老年人生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保健养生也应到正规医院去咨询,切不可有病乱投医,更不能轻信来路不明的网络医生。
2.免费承诺别轻信
老年人面对不法商家承诺的免费赠送、半价促销等活动,要经得住诱惑,不贪图小便宜。
3.虚假广告要辨别
近年来,保健食品、医疗、药品广告日益成为虚假广告的“重灾区”。老年人在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接触广告时,要提高辨别意识。
4.专家忽悠不上当
老年人因有病在身,他们特别渴望专家、医生的指导,对他们的医嘱也深信不疑。但是,要特别防范所谓的“专家”趁机向老年人推销高额保健品。
5.无效退款难实现
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推销保健品或药品,不惜违反法律,承诺无效退款。对此,老年人千万不要相信。
6.养生讲座不购物
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养生讲座的旗号忽悠老年人,以赠送鸡蛋、面条、酱油等物品来诱惑,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对此,老年人不要随意在讲座上购买保健品。
7.“政策补贴”不可信
某些不法商家冒充国家卫生部的电话向家境贫寒又久病缠身的老年人直接打电话,谎称能为他们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政策补贴”和药费补助,进行欺骗误导。
因此,老年人不要为了获得所谓“政策补贴”而上当受骗。
8.保健品、药品要区分
保健品对治疗某些疾病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能代替治疗药物。
《广告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产品不能代替药物”。老年人要注意区分。
9.上门维修找对人
老年人家中电器坏了需要维修时,要向正规家电企业咨询和报修,切忌网上乱搜索,防止遇到冒牌维修。
10.面对诱惑防风险
高收益伴随高风险,面对金融商家高利率诱惑,老年人要擦亮眼睛,不受诱惑。切记“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昨日,记者从武汉市第十四中学获悉,为了让这名病患过个好年,该校毕业生李腾腾和自己的父亲,也是病患的主治医生,在大年三十那天给病患送去了年夜饭。...
春节临近,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罔顾安全,铤而走险非法运输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危化品,给道路通行带来较大交通安全隐患。...
馒头房门口的人行道成了晾售馒头的展台,而制售者的健康证早已经过期。更有甚者,馒头上点着的、看似炫目的“红点”,竟然使用的是过期的色素。...
男子在菜市场瞅见水产摊的大盆里放着甲鱼,特意转悠10多分钟后,趁老板娘正在店内忙活之机,上前连盆带甲鱼一起偷走。...
“以前电梯小、排队长、上楼难,上了楼办事排队也难。现在方便多了、大厅宽敞了、窗口增加了,咨询服务、自助服务也比以前有所提升,而且还增加了共享充电器、自助饮料机等设施。”...
祖厉河,会宁人民的母亲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在祖厉河两岸呈燎原之势。...
广西热线始建于2013年,是广西地区最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是全国各界人士了解广西的主要窗口之一;本站以广西本地新闻为主,可以说是广西地区最全的本地新闻资讯网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