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热线
主页 > 娱乐新闻 > 娱乐评论

《国风美少年》 没内涵的美,怎能叫国风?

发布时间:2018-12-12 08:48:05

《国风美少年》节目刚播出,网友质疑声就出来了。问题集中在何为国风?有了古琴、古装的节目就是国风吗?不少网友认为看不出它与普通综艺节目有什么区别,穿个古装出来舞两下挺没意思的。那么什么是国风呢?

哈尼克孜在《国风美少年》中的一段舞蹈图传遍互联网。

哈尼克孜在《国风美少年》中的一段舞蹈图传遍互联网。

国风定义不清就是含混过关

节目片头这样解释国风:“所谓国风,出自《诗经》,是周初到春秋时期民间优秀诗歌的集合,是诗经中的精华。而今说起国风,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纵深和幅员辽阔里的荣光和风骨,更应是中国人始终跟随的流行和时尚。”

这段话语病不谈,只说国风的定义。提起我国传统诗歌两大风格的滥觞总是风、骚并举,骚为《离骚》,风即《国风》。《诗经·国风》反映民情民俗,由乐府、新乐府等一路向下传递,到了冯梦龙编辑的《挂枝儿》《山歌》已经非常俗了,行进到当代则有原生态民歌。那么诗、歌、音乐要称国风余韵,一是有现实主义倾向,二是风格、内容上有传承接续。

《国风美少年》中选手们的表演大致上有三种:多数是通俗歌曲借鉴了一点古文化元素,陈梓铭、沈天行、方洋飞的独唱等等都是;另一种则是与民间传统有关,如刘丰的三弦;再一种是少数民族风格,如苗族姑娘杨肸子唱的《边边妹美边边》。和《国风》的风格、内容差别很大,难怪网友会质疑:这怎能叫国风?

但是现在有一种倾向,把节目中表现出的这些东西都称之为国风,于是,各种“国风xx”的使用层出不穷,国风晚会、国风设计……似乎沾上传统、古典的元素就都可以往国风这个筐里装。是不是应该把它当作词语语义的时代演变而接受下来?

其实这一类作品比较像国际、国内最近一二十年来流行的中国风,在流行、时尚的元素里加上了中国元素,古的、今的、雅的、俗的、民间的、少数民族的……统统叫做中国风,红灯笼是中国风,大花袄也是。这个国风更多是由中国风简称下来,很难与《诗经·国风》拉上关系,所以片头词除了照搬教材里对《诗经》的定义外,没有办法照《国风》的风格、内容给“国风美少年”中的国风二字下定义,也就是没有给定义,含混过关。

这档节目按片头词的意思是想让这股中国风成为流行和时尚,也许叫做《时尚中国风美少年》更贴切,观众也就会释然了。

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演员,从1979年首演至今,主演英娘已经传承了十几位。

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演员,从1979年首演至今,主演英娘已经传承了十几位。

时尚中国风亟待提升文化内涵

《国风美少年》并非完全没意思,弹三弦的刘丰就有点意思。长相好、有观众缘,说不定有少男少女看了以后会喜欢上三弦,为三弦演奏输送了人才,由此实现刘丰希望三弦艺术得到更多人认可并且流传下去的愿望。

时尚中国风的问题也是明显的。正如霍尊等人在评判蔡翊昇《悟空》时批评古风圈所指出的——曲风单一,演唱风格浮于表面,还要加上本次参赛的表演者唱功参差不齐。往深里说,常见语意破碎,企图以词藻堆砌“美美哒”的感觉,造就的意境苍白肤浅。

浅白原本可能是时尚中国风容易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的有利因素之一,好理解、上手快,然而浅而浮又缺少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简单重复多了观众觉得没意思。他们不想提升吗?“贰婶”蔡翊昇以行动表达了对提升的渴望:他接受了评委的批评,选择了留在白银组,要靠自己的进步晋升黄金组。

观众希望看到有更多文化内涵的作品和表演,时尚中国风这个圈子也想提升,那么怎么提升整体水平呢?选手哈尼克孜以《一梦敦煌》火了圈子,被称作敦煌仙女。除了仙仙的、美美的之外,舞蹈语言支离破碎,表达的内容含混不清。社交媒体上不少观众提出应该向1979年起首演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学习。

《丝路花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里面的舞蹈造型皆有所本,本于敦煌壁画,如英娘的反弹琵琶造型源自壁画的飞天反弹琵琶,里面出现的乐器也是。演员深厚的中国舞功底加上源自敦煌壁画的造型,观众一看就能明白这是敦煌。如果哈尼克孜换成练功服,抹掉舞蹈名里的敦煌二字,恐怕很难凭杂而不合的肢体语言看出名堂。

本于传统文化,细节上有出处、有来历是提升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如果陈梓铭在演绎贾宝玉前熟读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那么他的表演不至于如此疏离。如果《离歌》(方洋飞、芊蔚合作)、《琴师》(蔡翊昇、沈天行)、《白月光》(贾昱、文生)的普通话朗诵能改为国子监官韵吟诵,那么这档节目就真有点国风余韵的味道了。

片头词无法将节目的时尚中国风的风格、内容与《诗经·国风》直接对上号,仍然坚持要称源自《诗经》,可见对传统文化、对“风”的崇仰,特别想把此“风”接续、传承下去。《诗经》的本质特色是什么?孔夫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称赞《关雎》(《诗经·周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张广天在2012年出的歌曲《杨柳枝》即有此风,温柔而深情地唱出了乱世中女人纯净的心,兵乱逃难时牵着自己年幼的弱子,却把孩子中年长的,死去兄长的孩子背在身上。此即《诗经》的“温柔敦厚”(《礼记》)之风,没有化古诗词的典,没有借古诗词的语句,然而我们一望而知是与《国风》一脉相承的当代乐府,可治古风圈词藻堆砌、内容苍白、意象破碎的沉疴。

要达到这个水平,必须有深厚的经史功底,首先要熟读《诗经》,懂点音律学、音韵学常识,经过对原典的一手阅读直接体会其本质精神所在。零星看几页历史书、背几首诗词远无法满足将“风”吹入骨髓的要求。

古风圈有急于与流行音乐、通俗歌曲划清界限的现象,时尚中国风的选手中也流露出了这种想法,可是节目又想让美少年们肩负起使国风成为流行、时尚的责任。这个矛盾其实在节目中选手弹唱的《沧海一声笑》中有了答案。这首歌是通俗唱法,黄霑凭自己的功力使它经历了时空的考验广为流传,它也是流行歌曲(刘丰、哈尼克孜合作的《俩俩相忘》也是流行歌曲、通俗唱法)。叶丽仪女士67岁演唱时身着华丽礼服,不借助一刀一剑唱出一个豪气江湖,正是中国风之武侠风里想要达到的境界,为什么要撇清呢?现在古风圈的音乐作品主打通俗唱法。要想让国风“获得更多人的真挚热爱”(节目片头语),走通俗与流行的道路未尝不可,我们要避免的是庸俗化、低俗化以及媚俗化。

  • 上一篇:好演员难道能量产?
  • 下一篇:阿来评综艺《一本好书》:好书要看它的持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