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热线
主页 > 国际新闻 > 天文航天

观浩瀚星空 绘逐梦画卷(全面小康画卷)

发布时间:2022-08-21 18:21:17

筑梦天宫之一(连环画)曹雁楠

筑梦天宫之一(连环画)曹雁楠

光影流星皓夜诗(中国画)宋亚平

光影流星皓夜诗(中国画)宋亚平

中国印记之火星登陆(漆画)刘晗露 胡可欣

中国印记之火星登陆(漆画)刘晗露 胡可欣

飞天港(中国画)王 利

飞天港(中国画)王 利

大国工匠——徐立平(油画)宋 克 郑 艺

大国工匠——徐立平(油画)宋 克 郑 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刷新纪录,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航天梦引领着中国航天人砥砺奋进,也激发着广大美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凝聚而成的航天精神,在近些年的美术创作中得到充分反映。美术工作者运用多姿多彩的艺术语言,真实有力地呈现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铿锵步伐,作品洋溢着科技之美、太空之美和逐梦之美。

妙笔诠释飞天梦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千百年来,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国人的飞天梦,总是蕴藏着无限浪漫的遐思与探索的激情。一些美术工作者用富有想象力的创作手法,展现古今“飞天梦”,演绎中国航天把神话变成现实的精彩传奇。

敦煌壁画为不少美术工作者提供了创作灵感。王菽一在中国画《飞天》中,结合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造型与色彩,以大胆的想象、超时空的构图,表现了航天员与敦煌飞天相遇的场景。同样充满抒情意趣和浪漫情怀的作品,还有王方平中国画《圆梦》。画家将现代化的火箭、发射塔架与传统敦煌壁画元素统一于画面之中,诠释古今梦想相接的主题,瑰丽的色彩映射出中国航天梦之璀璨。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一堂堂来自中国空间站的太空科普课,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心中种下逐梦太空的种子,点亮更多星空梦想。孩子们的飞天梦,也成为美术工作者关注的创作主题。曹雁楠的《筑梦天宫》,是一套表现孩童们航天梦想与现实航天探索的连环画。画家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儿童观看飞天壁画、手持五彩纸飞机等场景,表达出孩子们对宇宙的憧憬,作品格调亲切清新。刘春亭中国画《九天揽月》则运用浪漫的艺术语言,表现了“航天种子”的生根发芽。画面时空错位交叠,中间是一位正在进行太空作业的航天员,人物周围环绕着各式航天装备;下方台阶上放着一双童鞋,预示着青少年是航天事业的未来,也表达出少年儿童对于中国航天的敬仰和向往。作者在运用传统重彩表现技法的基础上,使作品兼顾当代审美,整体视觉效果庄重而明快。

丹青礼赞追梦人

“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中国航天收获的累累硕果,离不开几代倾力于航天事业的追梦人。他们不慕虚荣、不计名利,只为在太空刻下中国印记、写下中国奇迹。勇于逐梦的中国航天人,深深打动着美术工作者。他们以丹青礼赞踔厉奋发的航天人,以画笔弘扬航天精神。

老一辈航天人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也是美术工作者倾情表现的对象。金妹与劳政超合作的中国画《探月精神》,聚焦孙家栋、欧阳自远、栾恩杰、叶培建等为探月工程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画面中,4位科学家欣喜地望向远方,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正在升空的火箭,喻指科学家的奋斗成果。画面开阔简洁,主题突出,体现了探月精神的代代传承。

在中国航天的追梦路上,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兢兢业业、坚守岗位,于平凡中孕育伟大,使航天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宋克、郑艺合作的油画《大国工匠——徐立平》,便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高级技师徐立平为对象,展现中国航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徐立平的日常工作是为火箭固体燃料药面进行微整形,每一刀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着导弹的飞行轨道和精准射程。在人物特写中,画家着重刻画主人公紧闭的嘴角、微锁的眉头,以此反映其专注投入的工作状态。在人物特写两侧,是徐立平与同事一起工作的场景,背景是各式科技成果,左右呼应,一张一弛,增强了画面的叙事性。作品既体现了美术为时代造像的功能,又彰显中华审美风范,在艺术表达中致敬匠人匠心。

航天员是“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无数奋斗者、攀登者的代表”。林雪松油画《飞天梦》和安佳、夏荷生、赵云川、赵岳、许向群合作的中国画《飞天圆梦》等作品,皆以大众耳熟能详的中国航天员为对象,运用不同表现形式,共同展现航天员坚毅自信的精神面貌。还有一些美术工作者深入一线,与航天科技工作者深度交流,创作了一批冒热气的写生作品,为大型航天题材美术创作积累了宝贵素材。

深情镌刻圆梦路

近年来,我国航天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探索苍穹的新突破、重大工程取得的标志性成果等,都在美术作品中得到生动反映。

一些美术工作者从大视角出发,描绘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进程。像袁泉壁画《追梦航天》,采用时空交错的自由组合形式,综合呈现中国航天的发展步伐。画面以浩瀚无垠的太空为背景,其中既有东方红一号卫星、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也有中国空间站、巨型回收降落伞等,这些代表性元素串联起一个个惊天动地的中国航天故事。一些美术工作者从小切口入手,侧面体现我国航天成就。如曾祥熙中国画《山青水碧航天城》,以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为对象,表现了航天高科技产业为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活力。

更多美术工作者以画笔定格荣耀时刻,刻画航天科技创新成果,记录中国航天的壮美征程。许多作品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我国深空探测新篇章。比如,石至莹油画《探月》,以三联画的形式,记录了“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鹊桥”卫星中继通信,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这一重大成果。作者既真实再现了航天装备的总体特征,又对其进行艺术化提炼,使作品富有科技之美。邱明祥版画《中国梦·天问一号》、刘晗露和胡可欣合作的漆画《中国印记之火星登陆》,则分别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为主题,展现中国航天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

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次飞跃,都吸引着美术工作者的目光。为更好地诠释载人航天题材,美术工作者在技法和语言上不断创新。像王利的中国画《飞天港》,借鉴传统界画的艺术语言,以仰视角度再现了飞船发射前繁忙的吊装场景,使画面更加真实可感。在《中国梦——天军》等一系列载人航天题材中国画创作中,画家毛珠明既运用深色背景,增添宇宙的浩瀚厚重之感,又以空间站和星球的方圆对比,让作品充满视觉张力。此外,范琛中国画《筑梦太空》、宋亚平中国画《光影流星皓夜诗》、祖呓中国画《遥远的征途》等作品,也都以独特的审美意蕴,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写下生动注脚。

伴随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航天题材美术佳作不断涌现。这些作品既构筑起中国航天的艺术长廊,也为现实题材美术创作积累了经验。期待更多美术工作者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拿起画笔,为我国航天事业绘就绚丽的视觉诗篇。

(作者李佳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人民日报》(2022年08月21日08版)

  • 上一篇:韩国首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成功发射
  • 下一篇:NASA发布来自黑洞的声音:3D环绕感“宇宙咆哮”如科幻电影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