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这个英国人为何被沪法院判刑、处罚金50万元并驱逐出境?

发布时间:2016-04-25 18:02:26

原标题:这个英国人为何被上海法院判刑、处罚金50万元并驱逐出境?

知识产权犯罪的实施者中,外国人也就是境外侵权人的身影越来越多。

这个英国人为何被沪法院判刑、处罚金50万元并驱逐出境?

“判处被告人李某某(英国籍)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及驱逐出境;判处被告人徐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今年1月22日,闵行区法院对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作出一审判决,其中李某某并非华人,而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判决宣告后,李某某、徐某某未提出上诉,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那么,两人究竟做了什么?在25日上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上海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2012-2015)》中,披露了这起案例的来龙去脉:两人在沪知假卖假,而销售对象竟是英国的客户。

2010年5月起,李某某伙同徐某某(中国籍)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由被告人李某某负责联系客户、安排订单,由被告人徐某某辅助李某某跟进订单及代为付款、记账等,在国内采购假冒“UGG”、“Hunter”、“Ray·Ban”等注册商标的雪地靴、雨靴、眼镜等商品,并采用谎报品名、货标分离的方式,通过EMS、DHL等物流公司跨境寄售至英国。

李某某的电子台账、银行账目明细证实,自2010年5月4日至2013年2月1日,李某某、徐某某销售金额共计折合425万余元,其中有电子邮件(含合同订单)等书证印证的销售金额共计折合117万余元。

2013年1月,两人根据英国客户的要求,通过货标分离寄售的方式,将假冒“Ray·Ban”、“Chanel”注册商标的太阳眼镜寄售至英国,并利用西联汇款及现金等方式收取货款折合人民币12万余元。

2013年2月,上海海关在对上述出境包裹清关检验时,查获“Ray·Ban”注册商标标识12357个,“Chanel”注册商标标识2000个、“Chanel”眼镜布800块。经商标权利人鉴定,上述标识及货品均系假冒产品。

2013年11月19日、2014年3月26日,被告人李某某、徐某某分别经公安机关电话通知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上述犯罪事实。

“这是一起疑难复杂的跨国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涉案被告人分别来自英国和中国,犯罪行为也同时发生在中英两地。”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金融检察处处长肖凯表示,这起案件的起诉、判决对今后同类涉外案件在证据标准及法律适用上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也对同期在英国审理的关联犯罪嫌疑人的处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白皮书发布会上,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周永年介绍,“知识产权犯罪的实施者中,外国人也就是境外侵权人的身影越来越多,这值得引起关注。”

他举例,与李某某的手法类似,一些来自境外的犯罪分子长期私下联系采购、运输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至境外,然后由他人在境外销售。

什么样的品牌容易成为侵权对象?显然是那些国内外知名品牌。当前,中外各类名牌商品的品牌引导消费效应日益明显,不法分子也瞄准了这块肥肉,假冒名牌的销假案件时有出现,譬如“中华”、“黄鹤楼”等名烟品牌都是常见的被侵权对象。

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中外权利人被侵权案件数量比例逐渐持平,这说明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在不断上升。

白皮书显示,2012年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85.53%的被侵权人是境外权利人,2013年和2014年的占比下降到72.12%和70.79%,2015年案件中外权利人比例已经大致平衡。

  • 上一篇:沪发布户籍制度改革意见 完善积分落户等政策
  • 下一篇:围绕中心 打造精品 上海部署2016年美术创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