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湖南新闻

湖南目前已知有蛙类57种 长沙城最常见的是黑斑蛙

发布时间:2016-05-20 12:22:33

湖南日报记者周月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小满将至,雨水丰盛。南方水田里,早稻正在返青、分蘖,蛙声与水稻拔节的声音一道,在高天大地间展露丰沛的生命激情。

而在城市里,求偶的青蛙和蟾蜍们鼓着腮帮,在水泥高楼之间难得的水域里,唱响它们直抒胸臆的情歌,一声高过一声,情词热切,营造出都市里的田园气息。

然而,尽管蛙声依旧在春夏时节响起,长沙城的青蛙却是越来越少了。事实上,这种低等四足动物,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正日渐稀少。

湖南有蛙类57种,最常见的是黑斑蛙

入夜,城市的公园和小区里,蛙声准时响起,尤其在雨天,蛙声更是此起彼伏。

其实我们听到的蛙声,除了青蛙的鸣叫,还有蟾蜍的声音。“湖南目前已知有蛙类57种,隶属6科22属。”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邓学建教授介绍,长沙城最常见的是黑斑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蛙,其次就是中华大蟾蜍。

青蛙和蟾蜍很好区别,青蛙行走时一蹦一跳,而蟾蜍是一步步缓行。它们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青蛙的声音是清亮干脆的“呱呱”声,蟾蜍的声音是一声赶着一声的“咕咕咕”,不绝于耳。

此外,长沙城较常见的蛙类还有泽蛙、沼蛙、金线蛙、虎纹蛙等,而湖南各处山林中常见的蛙类有雨蛙、树蛙、角蟾、棘胸蛙等。

消失的水塘,减少的青蛙

长沙城原来到处有水塘,砂子塘、清水塘、扫把塘……这些地方都生活着青蛙和它的近亲们。如今这些水塘全变成了“水泥森林”,蛙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两栖类是重要的生态指示物种,对环境要求较高,近年来一些常见蛙变成了稀有种。”邓学建说,过去到处都能听到无斑雨蛙的“叽叽”声,现在即使在农村,也很少听见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杨道德教授说,上世纪50年代,砂子塘还有大量两栖类的东方蝾螈,如今在长沙已经完全无处可寻。

即便如此,还有人嫌蛙声吵,去年有媒体报道称,长沙某小区居民嫌蛙声喧闹,还拟驱逐青蛙。“是人类占据了蛙的生存空间,现在反过来称青蛙扰人。”邓学建说,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青蛙是无声的,只有在春夏繁殖季节,它们才会发声。

在农村,青蛙的生存环境要宽松得多,可是由于杀虫农药的使用,导致大量青蛙代谢失常,抵抗力下降,被自然淘汰。

脆弱的两栖动物,生态指示的警灯

蛙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为低等的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最先征服陆地环境的先驱,从它们开始,脊椎动物才开始在陆地繁衍进化。

现代的两栖动物种类超过4000种,分布也比较广泛,但其多样性、适应力远不如其他的陆生脊椎动物,当气候变化、新疾病流行时,两栖动物是最先受到影响的动物。科学家认为,近三成的两栖动物正遭受灭绝的威胁。

“青蛙对生活环境的依赖程度很高,蝌蚪就生活在水中,而且它们的皮肤渗透性较好,一旦遭遇溶于水的有害物质,就会有生命危险。”邓学建说。

杨道德说,两栖动物是自然界中最能指示整个环境是否健康的生物,如果它们数量减少,就说明我们所处的环境正在恶化。杨道德的团队已经连续5年在浏阳大围山进行蛙类监测,希望未来能更加准确地描述蛙类的生存状况。

我们听过蛙们足够恳切的情歌,虽然并不美妙;我们见过它们湿漉漉的皮肤和凸眼大口,实在难言美貌;而未来,我们还会目睹它们的消亡吗?

【生物小名片】

蛙科:蛙科是两栖纲无尾目的第三大科,有50余属650余种。蛙科的分布比其他任何两栖动物都要广泛,几乎遍及各大洲,也出现在一些岛屿上,最北可达到北极圈。多数在水中产卵,卵发育成蝌蚪再变态。

  • 上一篇:去年8331批进口商品不合格 达五年来最高
  • 下一篇:湖南举报吸毒有奖 查获1名奖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