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青海新闻

记者体验在一线:在福利院当不一样的“妈妈”

发布时间:2016-08-28 09:00:18

青海新闻网讯 今天,普通百姓是小康路上的主角,也是让党报宣传报道有速度、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富矿”所在。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基层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今日起,青海日报开设《走基层看民生——记者体验在一线》专栏,陆续推出记者通过转换角色,换位思考,体验被采访者的工作生活的报道,用全新的视角讲述来自全省各地的普通百姓人生路上的精彩故事。敬请关注。

提到儿童福利院,很多人第一反应便是那些可怜的孩子。或许很多人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过福利院孩子的状况,也有人去福利院照顾关心过孩子,但这些孩子口中的“妈妈”却是鲜为人知,她们就是护理员,她们是福利院的核心和基石。

8月16日早上9时,来到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在三楼的“四叶草”之家,记者见到了9名10岁—15岁的重残儿童,这是全院残疾程度最重的一个班,9个孩子完全不能自理,必须全程护理和照料,班上共有4名护理员。

“四叶草”之家的四片叶子分别寓意着希望、付出、爱和幸福,正如名字一样,这里的氛围十分温馨。记者换上粉色的护理员工作服,开始了多半天的体验生活。

9时的时候,孩子们已经洗漱完毕、吃完早饭开始了小组活动,学着经验十足的护理员的动作,记者一手握住郭石头的一只脚踝,一手扶住膝盖,开始慢慢进行伸展和弯曲的动作,这个动作用来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一个关节做8-10次,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表情,力度不能太大,活动完后按摩肌肉,再用特制的夹板绑到关节的位置30-40分钟,带给他们一些被动的运动,不然腿会一直蜷缩着。

由于孩子的关节和肌肉都十分僵硬,活动过程中,想要彻底伸展开来是十分困难的。从把两条腿全部做完牵伸运动,到放好夹板,记者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但这只是给一个孩子做完了活动。在早上的这一个小时里,每个孩子的活动都要做到,中间还得不时地给孩子换尿布,而平时只有两名护理员在做着这些工作。

放好夹板,记者抱起了徐金秋给她拍背排痰。由于长期卧床的姿势和不能运动,导致孩子患有坠积性肺炎,这就容易产生大量的痰而无法排出体外。拍背时手要握成空心状,由下往上轻轻拍,痰会自然从口腔中排出,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实施起来也十分吃力,护理员们抱着孩子一拍就是十几分钟,再站起来的时候已经是腰酸背疼。

10时30分孩子们开始吃午餐,由于孩子们不会嚼,饭全都是由护理员打碎再喂给孩子的。记者盛好一碗饭后去喂牛志鹏,跟正常的孩子吃饭时乖乖的样子不一样,牛志鹏或许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喂饭的过程中身体一直扭来扭去,头也总是摇摆不定,嘴巴时而紧闭时而张着,有时好不容易喂进去一口饭又会被他吐出来,等把饭喂完差不多花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

给孩子们全部喂完饭后护理员开始清理他们身上的残留物,并给孩子们洗澡、洗漱,洗干净之后把他们一个个抱到床上,盖好被子,开始午睡……

趁着孩子们午睡的间隙,记者与在福利院工作了16年的吴馨琴护理员的聊天中得知,腰肌劳损、甲亢、精神压力大是护理员们常见的职业病,为了能够全方位照顾好孩子,她们每个月都需要进行护理方面的理论考核、实操考核,必须专业知识和技能达标才能继续工作。

因为都是特殊的孩子,她们需要具备比常人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也正是因为打心底里喜爱着孩子,这些护理员才能坚持这么多年不放弃。对于她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要对得起孩子们叫的那一声声“妈妈”。多半天的亲身体验,让记者真正感受到了福利院护理员的艰辛和不易,从心底里觉得他们的付出和奉献值得我们去颂扬和赞赏。

  • 上一篇:人行道下陷地砖破损 相关单位称将尽快修复
  • 下一篇:称多县需儿童旧衣物?微信圈里的这条信息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