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德清清淤治污走出多赢路 废矿坑中生水田淤泥上岸筑景观

发布时间:2016-03-28 16:53:27

娱乐吧03月28日讯 昨天,记者在位于德清县乾元镇幸福村的苕溪清水入湖导流港清淤工程施工点看到,抓斗式挖泥船不断挥舞手臂,把淤泥投到一旁的船上,淤泥再通过管道输送到500米外的废弃瓜山石矿回填。“一艘清淤船一天大约能抽打3000立方米淤泥。”县水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清淤初期使用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专门用于大水域清淤;清淤后期使用抓斗式挖泥船,主要用于河道边坡开挖。

沿着所指方向,记者来到矿地上,原来深达数十米的矿坑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偌大的环形水面。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废矿四面环山,苕溪上的淤泥抽吸到这里后,淤泥留下,水经由排污场、沉淀池过滤后通过两排直径80厘米的涵管道回流导流港。

废弃矿坑+淤泥模式,让德清的淤泥找到“资源化”利用的多赢捷径。“再过两个月,这块地就能移交我们村里啦。”幸福村副主任姚勋安笑道,废矿填埋完成后不仅将增加村集体土地600多亩,还能为村里带来大笔收益。

在姚勋安眼里,此前的这个废弃矿坑,一直是他心头一块放不下的“石头”:复垦复绿成本高,村里拿不出那么多钱,任其废弃,又有安全隐患。

苕溪清水入湖导流港清淤工程在家门口开工后,水利部门看中了村里两个废矿坑。“如今两个废弃矿坑,能吸纳245万立方米的淤泥。”姚勋安心中的石头也总算落地了。

他给我们算了笔经济账:原本需要村里出资整理废弃矿地,作为淤泥堆场后,不仅省下了这笔钱,还得到政府补助的一笔资金,矿坑复耕后承包出去又能得到一笔租金。有了这三笔钱,村集体经济壮大不算,更调动了大家清淤治污的积极性。

搬上岸的淤泥在村干部眼里是“宝贝”,对于苕溪清水入湖导流港清淤工程的建设者来说也是物尽其用。站在苕溪导流港西岸堤防上,随同的项目建设工作者胡东辉告诉我们,这些淤泥还是堤防绿化种植、堆淤培厚的重要材料。“建设中的苕溪导流港西岸堤防与堤后绿化带长约15公里、宽约30米,近1人高的大土坑,可‘消化’导流港里清上来的淤泥100万立方米,将形成近40米宽的堤防,有效提高了防洪能力。”

这条绿化带将结合区域特色进行景观设计,不仅提高堤防的防洪防汛能力,也与当地文化紧密相连形成一条水文化景观带。德清县水利局局长曹汉祥说,淤泥上岸既修复了生态又挖掘了文化,这样的实践在德清不仅于此。

立足“减量化”控制、“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只是德清清淤治污的一个缩影。据悉,截至目前,通过淤泥回矿,已消纳南排工程、苕溪清水入湖、京杭运河(德清段)三级航道整治及附近镇、街道河道清淤等工程淤泥2100余万方,完成矿地复垦2090亩。

  • 上一篇:湖州专项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求职选正规中介机构
  • 下一篇:金华年度大考落细落实主体责任 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