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改出农田高效益

发布时间:2016-08-31 13:58:22

赵 亮 本报记者 徐国平

8月25日,记者来到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院前村咸宜村小组走访时看到,虽然是干旱季节,处处热浪滚滚,但在位于该村西南角的一片开阔的田野里,主渠道和分渠道水流畅通,稻田里禾苗青青,一片喜人的景象。

罗坊镇国土所所长雷拾根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一片旱地,虽然位于袁河和袁惠渠下游,但由于地势高,渠道设计不合理,且漏水严重,农田灌溉用水难以保障,成了靠天吃饭的“望天田”。历年来,村民们在这片地里主要种植西瓜、棉花、花生等农作物,一年辛苦下来收入并不高。

2015年,我省启动旱改水项目后,渝水区选定罗坊镇院前村咸宜村小组这片旱地为首批旱改水项目实施点,国土部门牵头组织进行规划设计,罗坊镇积极推进该项目,将项目建成旱改水的样板,彻底改善项目区耕种条件。

据了解,该项目建设规模518亩,共兴修渠道7000余米,主渠道、排水沟、进水沟、农沟等阡陌纵横,遍布期间,兴修机耕道5600余米,并完成了土地平整。项目于去年11月开工,今年4月完工并交付使用。

谈起旱改水项目给村民种田带来的好处,村民郭小华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现在稻田里需要水的时候,只要把缺口打开,水就会“主动”流进田里,而且还安装了启闭器,真正是旱能浇、涝能排。还有一个便利是,机耕道修得非常好,今年上半年收早稻,那些有烘干机的收购商,将车子开到稻田里收购,这边收割机一完工,那边收购商就忙着搬运,成了“流水作业”。郭小华的话语里,流露出对旱改水项目满满的赞誉。

  • 上一篇:长征精神代代传
  • 下一篇:“8·6”停水事件致南昌140万市民受影响之结果